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简介 > 法官风采

不忘初心,奉献青春


——记85后青年女法官覃思斯

作者:兰钰烨  发布时间:2017-03-20 10:07:17 打印 字号: | |

    她,是一名80后,从助理审判员到审判员不断成长,快速成为了办案能手;她将工作当成锻炼和挑战,最终能从容面对法庭上的唇枪舌战;她也曾面临许多选择,但是心怀法律的信仰和信念,让她坚定地走上了法官之路,她就是柳北区人民法院法官青年法官覃思斯。

法院的工作让我得到成长

    2013年9月,由于柳北法院法官队伍出现断层,该院开始推行青年法官导师制,许多85后年轻法官在有丰富审判经验的老法官带领下,开始了拜师学艺,快速提升司法能力。跟导师程法官做书记员后,程法官更是手把手的对她进行教导,在做书记员时,她留心观察学习程法官处理疑难案件,很快学会了老法官办案的许多方法。为此她亲切的称呼自己的导师为“程老师”。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到审判员,覃思斯用了2年多的时间,就已经开始独立办案。想到自己的成长蜕变,覃思斯自己都感觉不可思议。年轻有干劲,她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全身心扑在办案上。从2015年开始,更是以每年结案两百件以上的结案量成为法院的办案能手,更是承担了很多疑难棘手案件的办理任务。

    有一天,院长覃舸问覃思斯:“刚做法官就让你一年办200多件案子,觉得累不累?”覃思斯俏皮地答道:“办案是很辛苦,如果每天给我时间半个小时跑步,我就能恢复活力把案子办下来,如果一直坐在那里不动不停的办案的话,可能我会崩溃的。”在繁忙的办案之余、运动已经成为这名80后法官的日常之一,也是她给自己定下的工作动力。除了在柳江沿岸跑步锻炼身体之外,她也积极参加院里组织的大小文体活动,气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都有她年轻矫健的身影。

面对新的选择仍坚持最初的梦想

    2016年,全国开始逐渐推行司法改革,在司法改革过程中,法院案件快速增长,法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许多法官选择了辞职。作为一名80后新任审判员,覃思斯有机会去到一个新的单位,但实习了一周后,她为不能再在专业的法律领域继续发挥所学所长而感到遗憾和难过。想起大学本科四年的法律学习,想起当初自己怀揣梦想走进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不就是为了做一名法律人么?而另一方面,法院繁忙的工作在不知不觉中其实已经也成为了覃斯思生活的一部分。覃思斯意识到,虽然法院工作量大、压力大,但是这是作为一个审判员无法避免的负担;年轻人应当努力让自己不断成长,成为一个有能力承担这些负担的优秀审判员。在剧烈的思想斗争过后,就这样,覃思斯决定放弃新单位的工作,继续在法院做一名虽然忙碌但内心充实的审判员。而这一次人生岔路上的选择,让她更加坚定了当一名法官的决心,2017年2月23日,她以出色的办案成绩成为了该院首批入额的员额法官。

办案不是程序化,我能做得更好

    对于办案,覃思斯有着很多自己的想法与思考。覃思斯认为,法律文书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虽然很多文书的书写是遵循一定格式,有一些不可缺少的内容,比如要写明双方的答辩意见,然后写上相关法条等,但是办案并不是程序化的东西,覃思斯觉得自己的判决书除了有这些内容之外,还可以做得更好。于是她开始尝试在判决书中更加详尽地把道理摆清楚。“我会把法律条文结合说理尽可能写得详尽一些,这样让双方都能够明白自己哪里占理,哪里不占理。”覃思斯相信,“用法律讲道理”,一定能够让案子更好的案结事了,避免了许多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理解和产生的问题。“也提升了工作效率。” 覃思斯坚持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写法律文书,不经意间换来了上级法院的肯定。其中,覃思斯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案件。原告张某持借条起诉雷某和其妻兰某要求偿还25万元借款,雷某称该借款系赌债,被逼无奈之下才写的,实际上并未发生该借款。由于案情十分复杂,在覃思斯在审理该案过程时,综合分析案件各项证据,包括银行流水、电话录音等,最终发现原告对银行转账前后说法不一致的漏洞,认定该债务确系赌债。覃思斯在该文书中详细描述该借款是赌债的事实与分析,具有逻辑性,做到滴水不漏,原告张某自知理亏,败诉后息诉服判。该案件被评选为2015年的全区法院精品案件。2015年,她的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案例因为精彩的“释法析理”荣获全区优秀裁判文书一等奖。

    “不忘初心,方能始终”,或许已经深深扎根在这名85后女法官的心中。当笔者再次问起,法院工作那么辛苦,为什么还选择走这条路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就是希望自己学有所用,心中还有法律的信仰和信念。” 

责任编辑:兰钰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