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决定这些孩子该由父母哪一方携带抚养时,我们都会反复斟酌有所顾虑,因为我们作出的司法裁判将会改变他们的生活成长轨迹,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深感责任重大……”这是来自每位一审家事法官对于涉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家事案件的判后心声,他们担心一纸文书,会给这些年幼的孩子,带去不可言喻,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或负担。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得知这些孩子判后过得怎么样了呢?家少中心乘家事审判改革东风,借鉴外地法院先进做法,因地制宜采取一套“未成年人成长档案”温情司法新举措,对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开展系列判后回访工作。一段时间下来,不仅获得了案件当事人的肯定,而且回访工作收获不小。眼看新的一个学期就要开学了,这些孩子是否也为开学做好准备了呢?让我们跟家事法官走进回访现场,一起来看看这些孩子的生活近况吧。
8月29日,家事法官前往一对非婚生龙凤胎姐弟家中进行了判后回访。这对龙凤胎姐弟的母亲几个月前为争取他们的合法抚养权,将其父亲起诉到了法院。父母双方都有强烈的携带抚养孩子生活的意愿,双方执争不下,家事法官从未成年人权益最大化、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这一裁判原则出发,根据心理沙盘推演、走访学校老师、询问孩子本人意愿及父母双方抚养条件、抚养能力等综合考虑,在多次调解无效后最终依法将这对龙凤胎抚养权判给了母亲。判后,母子三人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家事法官为他们建立了成长档案,并于“六一”节前夕进行了电话回访:姐弟俩跟随母亲生活安定、学习安心,各方面都表现良好。
这次回访中,龙凤胎姐弟对家事法官的到来既高兴又激动,拉着家事法官的手,你一言我一语的诉说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暑假里自己都做了什么事,家事法官也关切的询问了姐弟判后这几个月来父亲是否有探望、照顾他们等问题,并向孩子及母亲传递了正面积极的家庭观、亲子观、教育观,还送上了家少中心的文创书签、笔记本、笔袋等文具,嘱咐他们新学期里面要认真读书,学习生活情况要及时向母亲和父亲反映,不可以因为跟着母亲生活,就疏远了父亲,甚至不把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向父亲诉说,忽视掉父亲对自己的关心。
随后,家事法官还向母亲询问了对方支付抚养费、孩子日常开销等生活情况,并将母亲和孩子反映的信息一一记录在《子女成长档案》上,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孩子与父母各方关系、怎样依法确保对方按时支付抚养费的意见和法律建议。临别时分,姐弟俩依依不舍走到家门口向法官挥手道别。
8月31日,家事法官前往柳州市儿童福利院,对不久前开庭宣判指定柳州市儿童福利院作为困境儿童合法监护人案件中的孩子进行了判后回访,并会同福利院、社区、公安等部门一起帮助该名儿童了却了她开学前的一个小心愿。
在柳州市儿童福利院,家事法官敲门走进了张某某的寝室房间。张某某看到前来探望自己的法官阿姨既高兴又兴奋,立即穿鞋下床,因为她早已知道家事法官的此行目的。
原来,案件还在审判期间的时候,张某某就曾向家事法官许了一个小的心愿,她希望“能在开学前,再回到以前生活的地方,与小伙伴一起玩玩”,当时家事法官也允诺张某某,会替她实现这个愿望,这会张某某再看到来帮自己实现心愿的家事法官,心里能不高兴吗?
家事法官一边询问张某某生活近况,一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书籍和家少中心文创文具,交到张某某手中,希望她能够在新学期中,好好学习,把汉语拼音学好,今后能够像其他同龄小朋友一样用汉语拼音打字聊天、会自己看书。想到马上就能见到以前的小伙伴,张某某迫不及待地拉起了家事法官的手,法官驱车带着她向着她的小伙伴们疾奔而去。
来到张某某曾经生活过的辖区,我们看到了早已等候多时的社区工作人员、公安民警及她的小伙伴们。张某某大方的拿出果冻、饮料、薯片等一堆零食与小伙伴分享,向他们诉说了最近的见闻,并骄傲的告诉小伙伴自己马上就要去读书了,以后也可以用拼音打字和他们在QQ上聊天。看着这群孩子纯真的笑容,大家也都露出了欣慰的微笑。随后,家事法官一行人还陪着张某某和她的小伙伴一起前往超市购物,这个下午真是让张某某乐翻了天。
“能够帮助这些孩子维系‘家’的感觉,是每位从事家事审判员额法官的判后心愿,虽然案件本身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我们不能避免,但是通过我们的关爱和指引,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亲情和家庭的温暖,努力帮助他们维系“家”的感觉,使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笑靥依旧,这是法院及各社会职能部门应有的选择,应该联动而为。”柳北区法院副院长、家少中心负责人吴媚媚介绍,建立家事案件和少审案件判后回访机制,对判后这些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深远的司法意义,因为经过这段时间的判后回访,我们发现不管是离异子女,或是失足少年,身为未成年人的他们,在经历过案件后,他们的学习生活较以往相比折射出来了一种——希望“有人管”,期待“有人爱”的成长诉求,这是包括法院在内的各相关职能部门需要看到和应当看到的,应该持续跟进,并给予帮助和指引,这也是一种家庭和社会需要。下一步,家少中心将打破由法院一己之力开展回访的工作方式,积极探索委托家事调查员走访机制,尝试搭建各中小学校与法院沟通联系平台,让多元化解纷联动力量逐渐渗透进入家事案件中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判后回访工作中去,逐步建立完善起一套判后未成年人成长综合管理长效机制。
(民一庭 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