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我加入柳州市柳北区人民法院这个大家庭的第5年,也是我成为沙塘法庭一员的的第五个年头,更是柳州市柳北区人民法院成立的第40年。
一、初来印象
(一)法庭印象。初到法庭的那天,阳光和煦温暖,领导与同事亲切友好,通过基哥的介绍,我一下就认识全了庭里所有的干警,他们是漂亮能干的庭长小姐姐罗宏萍,脾气超好的大基哥何基政法官,负责立案的黄姐黄素慧,书记员梁钢与李岳芝,还有法警小哥哥罗进福与莫秋江。当时听到大家夸赞法庭最多的就是伙食特别好,体验过后,确实很不错,但我想这更多是大家都像家人一样温暖,所以饭菜的味道就特别好的缘故吧。那时候的法庭,立案室面积小,人多的时候,时常会被堵得水泄不通,法警没有专门的安检室,只能在办公楼的大门前执行安检任务,一年四季,循环往复;那时候的沙塘法庭,两名法官,两间法庭,一间调解室……
(二)我的印象。我作为一名非法律专业的菜鸟,入职法院,初进法庭,对于即将面对的工作内容充满好奇与焦虑。害怕自己的错误导致工作上的失误,因此笔记本上记满了各项工作的详细步骤与注意事项。
记得第一次记庭前夕,我害怕不了解案件情况,影响记庭,遂把这个简单的案件看了不下10次,晚上还跟朋友抱怨自己打字慢,记忆力差,担心记不完整当事人的内容,以致于整晚失眠。幸好,庭审当天,在梁钢的指导下,完成了庭前准备工作,庭审中,何基政法官会适时归纳当事人的意思,缓解了我来不及记录的尴尬。第一次了解法庭记录的全过程,发现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记得第一次送达的开始,是李岳芝突然出现在立案室,问我要不要一起去送达。这个开车能达到“起飞速度”的男子,在我问他送达时我需要做什么的时候,他说只要我在旁边看着就好时,我方才知道送达是需要两个干警一起才算符合法定程序,也是这一次,知道了什么叫送达,送什么,怎么送……
初到法庭,接触了立案、送达、记庭、内勤,工作内容繁琐,却也能够不断学习,不断适应。
二、成长
(一)法庭的变化。5年的时间,硬件上,安检室从无到有,立案室从小到大,办公设备从少变多,特别是从2019年至今,法庭建成了家事法庭,综合功能室,完善了3个法庭的庭审刻录设备,安装了庭审直播系统,配备了网络庭审装置,正在建设家事审判团队专门办公室与心理咨询室;软件上,法庭从8名干警壮大到了17名干警,法官从2名增加到了3名,审判团队有3组,安排专门家事审判团队负责家事案件的审理,法庭能够独立完成网上立案流程,并在逐步熟悉跨区域立案流程。法庭正在向一个现代化派出法庭迈进。
(二)我的成长。5年的时间里,我逐渐进入了法院工作人员的角色,对自己的工作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内心没有了初来时的焦虑不安,更多了一份沉稳。5年里,从第一次立案、第一次记庭、第一次送达、第一次……到数次立案、数次记庭、数次送达……开始时的胆颤心惊,说话不自信,到现在的游刃有余,立案的流程、跟案的流程,都心中有数。这段时间里,我接触的工作有立案、跟案书记员、诉前调解、内勤,每一项工作都曾遇到困难,如立案,作为法院的窗口部门,如何接待当事人,如何引导当事人立案,我从一开始的茫然到现在能够耐心细致的讲解,积极引导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能够及时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的能够一次性告知其需要补充的材料……甚至在黄姐休产假时,一个人撑过了半年的立案时光;又如,法庭刚开始进行诉前调解工作,由我负责诉前调解案件整个过程:从电话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到调解前的笔录头准备、调解时的记录及系统的信息、文书的记录、报结,同时还要负责内勤工作,一人分饰几角,工作压力增大,但值得庆幸,跟案书记员的工作算是自己在初进法庭的一年多里经常做的,同时5年时间里,心理和能力都得到磨练,重新拾起书记员的本职工作,很快的适应了书记员的工作。
三、感恩
5年,法庭人来人往,很感谢在这里遇到的每一个人,工作中,帮助我熟悉业务,教会我如何待人接物、耐心与真诚,特别是在我工作上遇到困难时,大家都能给予我帮助,工作上的支持、心理上的疏导;生活中,教会我积极乐观。
我很荣幸参与了法庭5年的建设,见证了法院的发展,不断壮大,不断变强。我们要以四十周年院庆为新的起点,时刻牢记责任,不负重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奋发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用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描绘新的蓝图,谱写新的篇章,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文:张伟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