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摘要
深藏心中的抱歉
纪念柳北区人民法院建院40周年征文活动
作者:覃素红  发布时间:2020-08-06 09:34:06 打印 字号: | |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在各式各样的职业中,法官这个职业也许最为特殊。有人形象地说法官是正义的象征、公平的使者,是为了公平正义而敢于打抱不平的人。选择了人民法官这个职业,感觉自己身上的责任很重。除了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努力践行着人民法官的初心之外,对于不属于自己“分内”的不公正的事情,是否会选择袖手旁观?

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并揪起了我深藏于心中关于怜凤的一段回忆。

怜凤是我的初中同学,来自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身材高挑,皮肤黝黑,衣着朴素,性格内向。毕业多年后,我仍然会时常想起她。脑海中关于她的回忆,几乎被1999年中秋节前夕发生的事情全部占据。如果有一天我们再相聚,我一定真诚地向她道声抱歉。

初中阶段,学校对在校住宿的全体学生实行封闭式管理,住宿条件比较艰苦。尽管如此,同学们都不曾抱怨,所有的活动中总能保持成群结队并带着灿烂的笑容。但怜凤总是一个人待着,不爱笑,也不爱说话。同学们几乎将她视为异类。可能是由于我一直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所以会特别注意到刻苦读书之人。也许只有我发现她热爱学习,因为在我复习课文的时候总能看见埋头苦读的她,她的成绩平平,但勤学好问。

那年的中秋节不是法定节假日,对于住校的学生而言,分享节日美食是激动人心的大事,同学们提前从家里带来了不少小食品,包括月饼、水果、花生、糖和饼干等,准备在中秋节晚上拿出来凑成集体的节日大餐。

中秋节的前一天中午,倩倩说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月饼不见了,其他几个同学也接着开始大呼自己的“节日食品”不明失踪。倩倩说有足够理由怀疑是怜凤所为,其他几个同学当即表示赞同,并表示要给怜凤一点教训,宿舍中顿时充满了紧张的氛围。

怜凤每次都是自己一个人蹲在操场边进餐,直到吃饱后到公共水池把饭盒洗净后才回到宿舍。现在回想起来我心中依然感到阵阵凄凉,她到底每餐都吃些什么菜呢,会不会过得比我们任何一个同学更艰苦,至少我们每次进餐都是与同学们谈笑的过程,而她的孤单也许只有她自己能够体会。

孤单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误解甚至被诬陷,怜凤也许从未想过“节日食品”失踪事件对她而言竟是一场恶梦。当她拿着已经洗净的饭盒往宿舍方向走来,倩倩大呼一声:“关门,不让小偷进来!”。伴随着“小偷”的定义,其他几个同学纷纷变成了惩治小偷“义举”的实施者,将门拴住,不让怜凤进门,并将几分钟前所定义的“小偷”的名号强加给她。怜凤含泪的说了一句令我至今记忆深刻的话:“虽然我平时沉默寡言,但并不意味着我会偷任何东西…..”。几个同学依旧不依不饶,怜凤似乎觉得解释并没有用,便把洗净的饭盒放在宿舍窗台上,准备转身离去。“砰!”的一声,倩倩已将那个破旧的饭盒从窗台打翻到了地上。怜凤默默地弯下身将饭盒拾起后无助地离开。

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女孩,不一定能通过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和尊重,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成为不良行为的实施者。我内心始终相信,“节日食品”失踪事件绝非怜凤所为。也许由于太过年少,又或许还未学会如何为人处事。当时的我没有勇敢地站出来劝阻大家停止这个荒唐的揪“小偷”行为,甚至没有为怜凤说上一句表示信任或者彰显正义的话语。那样的中午,对怜凤而言,被人信任竟成了奢望。突然想起木心在《哥伦比亚的倒影》一书中写到的“淡淡的窘、漠漠的歉意、幽幽的尴尬相”,究竟该是怎样的心理状态,竟无法形容。虽然我没有加入“教训”她的行列中,但我的袖手旁观,对她来说应该也是一种的伤害吧。

初中毕业后,怜凤没有继续就读,我们就此一别多年。我大学毕业那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人民法院工作,后来成了一名人民法官。后来的日子里,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心中始终对怜凤深藏着一份歉意,也许更多的是牵挂吧。她过得好吗?也许她早已嫁为人妇,也许已经初为人母,是不是依旧沉默寡言……至今我仍然不知道1998年中秋节前一天的中午她离开宿舍后去了哪里,是如何度过的,也不知道到底是谁拿了那些“节日食品”。其实无论是谁,都没有将其认定为“小偷”的必要,只怪那时太年少,连定义都不会下。如果那时的我能有这样的领悟,我一定会站出来“主持公道”,变袖手旁观为打抱不平。

作者:覃素红

 
责任编辑:催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