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无声”庭审 “智惠”民生——柳北法院利用“掌上法庭”开庭依法保障残疾人合法诉权
作者:梁先森  发布时间:2022-09-02 09:34:40 打印 字号: | |


8月31日,柳北法院家少庭的家事法庭正在用“无声”交流的特殊方式,审理着一起普通的离婚案件。

说普通,那是因为这件案子的案情并不复杂,它只不过是柳北法院家少庭每年审理800多件离婚案件中的其中一件。

说特殊,那是因为案件双方当事人都是聋哑残疾人士,却又都不会手语。为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诉讼权利,承办法官选择使用人民法院智能信息化系统在线服务的“掌上法庭”,通过打字沟通的方式,主持庭审,推进诉讼,让这起“无声”的庭审得以顺利进行。

案情回顾

女方万某、男方胡某均为聋哑残疾人士。2019年,两人在外地学手艺时相识,开始恋爱。2020年,两人学习结束,男方随女方来到柳州,随后二人登记结婚,租房共同居住。婚后,二人感情并没有进一步升温,反而矛盾重重。因二人矛盾持续加剧,女方遂回到自己父母身边生活。2022年7月,女方在家人的陪同下,将男方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二人离婚。

柳北区人民法院立案后,承办法官通过手机短信联系双方当事人,并用短信指导双方登录微信小程序操作使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掌上法庭”系统,但因男方情绪激动,既不愿意提交答辩状,也不愿意出庭应诉,案件开庭审理时,男方未到庭。

庭审中,承办法官通过“掌上法庭”主持庭审有序推进,并特意放缓庭审节奏,通过文字指导当事人在“掌上法庭”中参与诉讼,整个庭审过程安静有序,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历时80多分钟后,这场“无声”庭审终于告一段落,案件将择日宣判。

承办法官表示,柳北法院作为全国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在集中管辖审理四城区家少案件过程中,这类案件其实并不少见,法院针对特殊群体,已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特殊”办案机制。本案中,法院在得知双方当事人均为聋哑残疾人士时,第一时间联系到了柳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手语老师,希望手语老师在庭审时能帮助进行手语翻译,以充分保障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但因为女方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手语学习,仅能知晓简单手语,而男方亦表示不愿到庭,法院最终选择通过“掌上法庭”审理该案。

据悉,在新冠疫情反复期间,柳北法院通过“互联网+审判”模式不断深化智慧法院、智慧法庭建设,其中家少庭利用互联网在线开庭系统,成功开庭审理诉讼案件100多起,组织双方在线诉前调解300多起,及时有效的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实现了家事纠纷“足不出户”一次性化解。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梁先森



 
来源:柳北法院
责任编辑:刘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