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100家“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评选结果揭晓,柳北区法院在众多评选法院中脱颖而出,获最高人民法院命名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柳州唯一获此殊荣法院,广西4家入选法院之一)。
自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以来,柳北法院将创建目标要求转化为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实际行动,在推进法治宣传、提高审判质效、整合解纷力量等多个赛道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成效明显,法院相继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等7项国家级荣誉。受柳州市中院指定,2016年6月起柳北法院集中管辖审理四城区(城中、鱼峰、柳南、柳北)法院一审家事案件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积极探索家事少审改革新模式。202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对柳州法院家事审判改革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全国推广。
“党建引领”筑建法暖万家
厚植为民情怀,永葆初心“为民”。以家少审判改革为依托,深耕“党旗引领•法耀八桂”创建,打造“涵养家文化”党建品牌。
一是常态化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一把手”带头领学促学、讲专题党课,引导干警深刻领悟思想伟力。
二是打造标杆型党建审判团队,创建“案件管辖集中化、解纷资源集约化、审判机构专门化、审判人员专业化、程序机制特别化”的家事审判改革“五化”专业平台。形成温情司法促和谐、法治育苗护成长、家风家教育新风的家少融合审判新模式。
三是以“党建审判+温情司法”促进家庭和谐。将“婚姻家庭救治”“家庭成员情感修复”“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等审判理念融入每个案件。2020年以来,共计成功调解1881件、撤诉457件,调撤率51.84%。
四是党员干警联合社工开展帮教活动,构建精准化、多元化、立体化未成年人帮教体系。2020年以来,涉少刑事案件187件248人,经帮扶大多打开心结,重归正常生活。
“多元解纷”构建法润万家
丰富调解模式,搭建平台“助民”。将“和”的理念贯穿案件全程,一是构建人民调解有专家、特约调解有专职、司法援助有律协、情感疏导有妇联、价格争议有认证、诉讼辅导有专员、回访帮教有社工的“七有”多元解纷大格局。
二是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18个服务窗口和多个便民利民区域,推进诉讼服务“贴心办”;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现自助服务“随时办”。
三是引入“陈卫明调解工作室”,以原创的“四杯茶+六个一”柔性调解方式无声无形化解矛盾。
四是将价格认证引入立、审、执,助推调解“加速度”。2022年诉前调解6469件,调解成功2716件,调解成功率41.98%。2022年一审民商事新收案件同比减少3910件,下降38.04%,诉源治理成效明显。
“府院联动”搭建法护万家
探索府院联动,多重合力“利民”。成立了首个以“龙城新桥”命名的行政争议调解室,各类行政案件新收实现同比减少67%,为广西高院出台全区统一的非诉行政案件“裁执分离”工作机制实施意见提供“柳北经验”。
积极开展府院联动工作,初步建立与土地、环保、农村农业等多部门联动的环境资源保护大格局。
针对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地之一融水县森林资源丰富的特点,成立生态环境资源行政争议调解工作站,多措并举化解涉生态环境资源案件纠纷,探索出具有柳州特色的涉生态环境资源案件治理新模式。
“精准普法”共建法聚万家
融入民族文化,“五一”普法“惠民”。结合广西民族特色,打造“五个一”平台:即一个法治教育基地、一堂法治课、一面户外LED、一个普法专栏、一支彩调队。通过走出去(进校、社、村)、请进来(参观教育基地)开展法治活动450场次,析法倡家风专栏推送典型案例60多篇,户外LED播放法治宣传内容近万次,彩调队演出10余次,27名法官受聘辖区40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受教育群众近15万人次。
审理的《困境儿童指定监护人案》《李某、唐某申请人身保护令、变更抚养权案》等多件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的案件分别入选最高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身保护令等十大典型案例,两个案例入选最高法“小案大道理”栏目,《流浪的“小燕子”》《家事如天》等多个节目在央视《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栏目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