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喜报!柳州市柳北区人民法院获评全区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单位
作者:覃谷  发布时间:2023-12-25 09:16:27 打印 字号: | |


12月21日,平安广西建设领导小组召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交流暨建设平安广西活动表彰大会,表彰和表扬2021-2022年度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其中,柳州市柳北区人民法院获评为全区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单位。

柳北区位于柳州市北部,其面积大、人口多、大中型企业较密集。由于辖区居民多、企业多、纠纷多,调解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更高挑战。柳北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每纠纷必辅导每纠纷必引导,把“调”向前向后延伸,让“解”深入人心,做到辅导往前多一步,止诉言和多一人,诉源治理成效显著。

一、“问诊式”服务,构建解纷前哨站

柳北区人民法院为满足群众解纷需求,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专职辅导员为切入点,采取“望闻问切”诊疗式服务,让群众感受法院优质服务。“望”即是从群众踏入法院大门开始,辅导员认真观察其举动,主动进行指引,热情开展服务,让群众感受法院温暖。“闻”即是细心听取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来访目的,主动融入群众心里,从群众角度出发,记录群众需求。“问”即是从法律角度出发,询问群众“困”点和“盲”点,通过“科技+人工”方式,主动为其分析案情、研判风险,让群众对矛盾纠纷化解流程清晰明了。“切”即是根据前期的“问诊”,找准群众“病根”点,联合多名辅导员进行“会诊”,打通当事双方的“心结”,促使其以和解的形式化解矛盾纠纷。

二、“菜单式”服务,打造解纷加油站

柳北区人民法院为满足群众解决纠纷提出的不同司法需求,特提供菜单式服务,帮助群众化解纠纷。一是“以和为贵”让解纷更有温度。通过辅导员的讲解,使法律法规、法理条文变成浅显易懂的“大白话”,让群众听得懂;用鲜活的图文代替枯燥的文字,让群众对解纷流程看得懂;用真实的案例,让群众对类似纠纷有直观的认识;用耐心的辅导,帮助其调整解纷心态,消除双方对立心理,构建“以和为贵”心理。二是“辅导员+N”让解纷更有广度。双方同意调解后,创新辅导员+“引进来”模式,引进“陈卫明调解工作室”等社会调解组织,发挥联动调解“大智慧”;运用辅导员+“背对背”模式,了解双方意图后单独说服,高效沟通促和解;利用辅导员+“云平台”模式,即利用网络调解平台,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节约成本定纷止争。三是整合力量让解纷更有力度。完善扩大纠纷诉前调解机制的外延和内涵,助力多数纠纷在诉前解决。陆续引进公证、民政、税务、房产登记等解纷新合力,创新打造“家少案件多元联动调处中心”、“法院+工会+人社”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龙城新桥”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等多元化解互动平台,打造人民调解有专家、特约调解有专职、司法援助有律协、情感疏导有妇联、价格争议有认证、诉讼辅导有专员的“六有”多元解纷新格局。

三、“伴随式”服务,筑建解纷售后站

以辅导员为推手,督促群众“向前走”,全面提升解纷工作“售后”服务。一是从“心”出发督促义务履行。对于履行义务摇摆不定者,由专职心理辅导员从“心”出发,分析群众实际困难,做通双方思想工作,制定双方都乐于接受的履行方案,让冰冷的调解书充满“温度”。由辅导员及时提醒义务人按时履约,尽量避免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源”减案,群众“获益”,走稳护航纠纷化解“最后一步”。二是从“细”着手无缝连接。对于调解不成功的案件,辅导员会将前面所有为群众提供的服务,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收集到的信息,梳理相关数据,总结经验材料,便于诉中调解矛盾纠纷,形成拓展“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示范诉讼+诉前调解”工作模式。三是从“严”落实回访制度。建立矛盾纠纷回访机制,采取定期上门走访、电话问访的方式,了解纠纷双方履约情况。掌握调解效果,并推行辅导员+“走出去”模式,深入社区、村屯,调查同一地区群众是否有类似矛盾纠纷的苗头,以案释法,做好及时预防,将法律“种”在群众心里,营造学法守法好风气。

(柳北法院 覃谷)


 
来源:柳北法院
责任编辑:王胜